六月中文网 - 都市小说 - 大戏骨在线阅读 - 1340 挑战难题

1340 挑战难题

        对于蓝礼来说,节奏并不困难,但架子鼓却不仅仅是节奏而已,更多还在于控制和均衡。

        哑鼓只是所有基本功中最基本的一环,坐在真鼓面前,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慢慢学习。原本在哑鼓之上完全掌握的技术,切换到真鼓之后,瞬间就再次变得无所适从起来。

        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几乎每一位鼓手都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

        许多初学者就简单粗暴地认为,哑鼓的基本功根本不适合真鼓,所以他们更加排斥哑鼓,坚持所有一切都在真鼓之上完成;事实却是另外的面貌,正是因为哑鼓基本功训练还是不够扎实,这才无法适应真鼓的节奏——

        因为哑鼓只有一个鼓面,而真鼓却是一套组件:底鼓、军鼓、嗵嗵鼓、吊镲、节奏镲、踩镲等等;另外,根据演奏需要,还会增加一些牛铃、木鱼、沙锤、三角铁、吊钟等器件,但不管增加多少器件,全部都由一个人完成演奏。

        换而言之,真鼓需要更加稳定的节奏,在不同部位之间来回切换的时候,始终保持着一个均匀而平衡的协调。这也就对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哑鼓将自己的基本功完全打磨出来,击打真鼓的时候才能够行云流水地完成切换;否则,从哑鼓切换成为真鼓,很容易就开始手忙脚乱、应接不暇。

        当然,对于许多业余爱好者来说,放弃哑鼓,选择真鼓。这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在高难度的演奏之中,他们就很容易失去节奏的框架和韵律,进而破坏整个演奏的核心能量,甚至可能沦为一场灾难。

        如此一切都是没有捷径的。

        花费七天时间练习哑鼓,又花费了三周时间练习真鼓基本功,每天四个小时上课时间、每天额外四个小时练习时间,蓝礼就如同一位真正的考生一般,为了报考茱莉亚学院而开始勤奋努力,前前后后一个月,没有休息,也没有放假,更没有偷懒,百分百地投入基本功练习之中。

        至少,蓝礼顺利地完成了入门到初级的蜕变;更进一步地,得益于他的乐感和节奏感,还有扎实的钢琴基本功功底,他已经可以成为一名称职的鼓手了——不是顶尖或者优秀,但至少超越了平均水准,甚至还有更多潜能等待挖掘。

        所有一切都发生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说来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发生的。

        隐隐地,蓝礼可以感觉到约翰森态度的变化。

        蓝礼不明白具体原因,就是突然某一天开始,约翰森变得公事公办起来,语气和态度都有了变化,整个上课过程更加专业也更加流畅;但蓝礼也并不好奇,重点依旧是架子鼓,从开始到现在都是如此。

        客观来说,也许约翰森不是一位天才鼓手,但他的确是一位优秀老师。

        这是可能的。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如此,事业成就达到巅峰的天才,却并不意味着能够成为一位称职的老师,因为教导和传授知识是需要技巧的,尤其是基础知识。

        对于那些天才们来说,基础知识可能没有任何难度,一点就通,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理解方式,却不见得适合普通人。

        反之亦然。

        约翰森就是如此。

        在基本功的教授过程中,他总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问题,并且辅佐以相对应的训练方式,进行调整与提升;更何况,蓝礼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学生,优秀的音乐学生,这也给予了约翰森更多发挥空间。

        乔治-斯兰德就曾经认真地说过,也许,比起演员来说,蓝礼在音乐领域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

        蓝礼的音乐最为动人的部分无疑是情感羁绊,他总是能够看破沧桑,将自己的情感与旋律结合起来,通过演唱来引发共鸣,这种天赋对于音乐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而在这之外,蓝礼的乐感和节奏感也着实令人眼前一亮,不能算是天赋异禀,却也着实出色,堪称与生俱来的灵性。

        短短四周时间里,蓝礼对于基本功的掌握和技巧的领悟,确实展现出了难得的资质,再加上心无旁骛的勤奋练习,这也使得约翰森能够抛出越来越多的挑战,让蓝礼持续不断地提升和探索。

        恍惚之间,约翰森也完全忘记了,蓝礼学习架子鼓仅仅只是“业余爱好”而已。

        事实上,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拍摄“爆裂鼓手”,那么学习到如此程度,就足以应付大部分拍摄镜头了。

        因为无论蓝礼如何努力,在短短数个月时间之内就成长为顶尖鼓手,这就是不可能的。

        在电影的实际拍摄过程中,蓝礼的所有表演都是真打,但在后期制作中,他的击打全部都会配上同步音,由真正的顶级专业鼓手来完成。

        日前,达米恩-查泽雷已经确认了专业的配音鼓手——彼得-厄斯金(Peter-Erskine),他就是现在世界之上最为顶级的爵士鼓手,实力毋庸置疑。电影之中所有高难度桥段,彼得都将是蓝礼的最坚实后盾。

        换而言之,为了电影拍摄,蓝礼现在就可以到此为止了。

        但蓝礼却并不满足。

        就如同之前“活埋”和“地心引力”一样,蓝礼希望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角色的处境。这一次的安德鲁-内曼(Andrew-Neyman)也是如此。

        对于鼓手来说,节奏、音色、速度、控制,缺一不可,如果只是单纯追求其一,那么就注定无法成为顶尖鼓手;但在电影之中,安德鲁作为大一新生,仅仅只是刚刚进入打鼓世界而已,他的所有视线和瞩目都落在了“速度”之上,仿佛速度就代表了一切。

        安德鲁的偶像是巴迪-瑞奇(Buddy-Rich),这是爵士乐历史上的真正大牛,已经封神,被誉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鼓手之一,技术、力量、节奏、速度等所有环节堪称完美;而安德鲁个人最喜欢巴迪-瑞奇的一段演出,就是“四百击”。

        整个表演堪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以最基础的手速六十开始,一路飙升到手速四百,尽管平均每一个节拍低于零点一五秒,但每一个节拍都清晰准确、均匀平衡,以疾风骤雨的方式将所有节拍串联起来,并且手速长时间维持在三百三十到四百之间,以密集而有力、湍急而干脆的鼓点制造出层层叠叠惊涛骇浪的骇人效果。

        那股震撼足以让每一个灵魂臣服。

        以安德鲁作为大一新生的眼界和体悟,他率先捕捉到的自然是速度,每分钟四百次击打的绝对速度,这也是他一直在努力试图达到的境界。

        蓝礼知道自己无法达到如此手速,但他想要尝试看看。至少,他想要明白安德鲁试图达到如此境界的心情,以及尝试过程中的挫折感与畏惧感。

        就如同演技的突破与创新一样,只有真正尝试过,只有真正努力过,才能知道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现在,蓝礼就正在尝试着。

        他没有击打吊镲或者嗵嗵鼓,仅仅只是在军鼓之上提升自己的手速,但这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手腕必须放松,利用手指之间的力量带动鼓槌,通过细小肌肉的快速震动来带动鼓槌,不能仅仅只是依靠手臂的力量来完成动作,否则肌肉就会僵硬起来,而且前臂的震动频率根本无法达到四百击的要求。

        这些道理和规则,他懂,他全部都懂。

        但脑海之中是一回事,实际操作是另一回事;道理是一回事,实践又是另一回事。

        真正操作起来,细小肌肉的控制根本无法达到有效的共振,试图发力、试图控制,不自觉地就带动了整个前臂,本来是通过局部控制来完成密集敲打的传递,结果又变成了巨人挥舞大棒一般的抡和敲,然后肌肉就开始僵硬起来。

        越着急越发力,肌肉就越僵硬;越僵硬越笨拙,速度就越迟缓。

        于是,越想加速,反而越来越慢。

        这就好像一个恶性循环,深陷其中之后,兜兜转转地在原地打转,那种压抑下来的困顿与挣扎,在胸腔里熊熊燃烧着,最后不由自主地咬紧了牙关,仿佛浑身所有力气都爆发出来,用尽了洪荒之力,试图完成四百击。

        但,蛮力终究是不行的,这不是大力士的比赛。

        蓝礼死死地咬住牙关,烦闷地停了下来。不要说四百击了,就连两百四十击都已经变得混乱不堪,刚刚触碰到了三百击的边缘,整个鼓点就开始支离破碎起来,节奏、力量、韵律等等全部荡然无存,更不要说音乐的流动与曼妙了,完完全全就是一个莽汉在胡乱敲打。

        糟糕透顶。

        紧绷到了极致的肌肉放松了下来,长长吐出一口气,蓝礼抬起头来,看向了盘腿坐在地上的鲁妮-玛拉,耷拉着脑袋,露出了一抹苦笑,“怎么样?你感觉到了吗?”

        鲁妮轻轻颌首,抿着嘴角,意味深长地说道,“是,是是,当然,我感觉到了,百分百地感觉到了。如果你说的是,刚才的演奏到底多么糟糕多么可怕,即使我这个门外汉,对于架子鼓和爵士乐一点鉴赏能力都没有的门外汉,我也可以感受到,这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面对鲁妮的吐槽,蓝礼却也不生气,认真地点点头表示了肯定,“是吧?你也感受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