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文网 - 都市小说 - 超值金版-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在线阅读 - 第14章 胆子大、善折腾是成功商人的基本素质

第14章 胆子大、善折腾是成功商人的基本素质

        第14章    胆子大、善折腾是成功商人的基本素质

        有胆识的商人敢作敢为、果断决策、及时出手,且不怕艰难困苦,因此他们最终都是能大获成功的优秀商人。

        养成雷厉风行的好习惯

        克罗克是美国颇负盛名的麦克唐纳公司的老总。

        有一段时间,公司出现严重亏损。

        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经理总是习惯于靠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画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都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

        于是,他派人将所有经理的椅背都锯掉,“逼”着他们离开舒适的椅子。

        一开始,经理们不解、不满,觉得克罗克不近人情。

        不久,他们悟出了老总的良苦用心:椅背锯掉了,惰性的温床便不复存在,人的活力与创造力就会重新被激发。

        于是,这些经理纷纷深入基层实地调查、处理问题。

        公司效益随即扶摇直上。

        不到3个月,公司效益就扭亏为盈。

        懒惰、迟缓、拖拖拉拉是行动的死敌,也是成功的死敌,会使一个人所有的美好理想变成真正的幻想,让人丢失今天而永远生活在“明天”的等待之中,会使人养成懒惰的习惯、犹豫矛盾的心态,这样就会成为一个永远只知抱怨叹息的失败者。

        1998年,张朝阳为了搞到一笔风险投资资金,约定第二天上午9点与对方谈判。

        那时候,张朝阳对旧金山一点儿都不熟悉。

        为了不迟到,头天晚上,张朝阳把旧金山电子地图下载到了笔记本电脑上。

        第二天,为了赶时间,张朝阳一边开车,一边啃汉堡包,一边看电子地图。

        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遇上当地工人举行大罢工,所有的地铁都停运了,高速公路完全被堵住了,整个公路变成了停车场。

        张朝阳急了,就把车扔进停车场,自己跑步前进,跑了7个街区,才跑到了谈判地点--美洲银行总部。

        但还是迟到了半个小时,所以尽管谈判很成功,但最终还是没有争取到那笔投资资金。

        因为迟到半个小时,给美国人的印象是办事拖拖拉拉,连约会都不能守时的人,又如何期望人家给你投资呢?

        古书记载有一则“郑人卖豕”的故事:一次,一位郑人前去离家较远的集市上卖猪。

        当他走到集市时,已是红日西坠,暮色苍茫了,恰好被一个收购毛猪的商贩见到。

        此人急于想买郑人手中的猪,于是便上前与郑人洽谈。

        谁知郑人见有人来买猪,就十分生气地嚷起来:“你这伙计好不懂事,我从很远的地方来这里,天又这么晚了,哪里有功夫和你说话呢?”

        猪贩子再三劝告说:“生意人的目的是为了成交买卖,哪里还能分天色早晚!”

        但郑人仍毫不理会这一套,气呼呼地把猪赶进了客店。

        结果,一桩到手的生意硬是让他给蹬了。

        至于猪进了店需要花费多少店钱和饲料,他却压根儿都没想一想。

        做生意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把商品推销出去,加速资金周转,多赚钱。

        拖延一天时间,就会多占压一天资金。

        货长期压在手中,资金则会减少生息。

        郑人由于时间观念淡漠,不了解时间在经商中的重要作用,更不会用时间去实施竞争战术,甚至还抹杀了时间和经营的关系,把卖猪与时间早晚对立起来。

        就这样,找上门来的买卖被他一阵吹胡子瞪眼给搅黄了。

        而故事中那位猪贩子则很懂得快购快销可以尽早生利的道理。

        懂得早一点买进,就可以赶早市,等于争取了一天时间,也等于资金周转加快了一天。

        利润率是与资金周转速度成正比的,周转快则利润率就高。

        加快一天周转,就等于多赚了一天的资金利息。

        唐朝学者李肇的《国史补》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上,一辆载着瓦瓮的驮车打滑不前,使得后面几十辆货车受阻。

        这些货车必须尽快赶到前方的一座小镇,否则,价格要大打折扣,因此大家都十分着急。

        后来,货主忍不住了,就问前面那人:“车上的瓦瓮共值多少钱?”

        对方回答:“八千钱。”

        货主便叫随从给那人八千钱,然后叫人将瓦瓮全部推下了山崖,使自己的货车得以尽早到达目的地,卖一个好价钱。

        做生意就是“与狼共舞”,就得必须习惯于“快三步”而不是“慢四步”,“慢四步”的节奏只能会让自己被群狼吞噬。

        成熟的生意人做人做事做生意都干净利落,其雷厉风行的风格往往能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机会。

        巴鲁克是华尔街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这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曾经担任过威尔逊、柯立芝、罗斯福、杜鲁门总统等好几任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

        其中,杜鲁门总统对巴鲁克的评价是:这个人认为自己应该管理整个地球,甚至还能管理月球和土星。

        巴鲁克最先只是在纽约的一家小经纪行中干些打杂的活儿,周薪3美元,但他成为百万富翁却只用了一夜的时间。

        在他28岁那年的一个星期天晚上,他在旅途中无意听说西班牙舰队在圣地亚哥被美国海军歼灭,这意味着美西战争即将结束。

        巴鲁克立即意识到,若能在第二天,即星期一黎明前赶回办公室操作,准能大发一笔。

        当时小汽车尚未问世,而火车在夜间又停止运行。

        为了抢先一步赚钱,巴鲁克不惜花大价钱,租了一列火车连夜疾驰,终于在黎明前赶到办公室。

        在其他投资者还在睡梦中时,他就做成了几笔大交易,创造了一夜暴富的奇迹。

        中国人常用“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来强调时间的重要性,而在“世界第一商人”的犹太人眼中,时间要比金钱宝贵得多,理由有三点:一是金钱能够储蓄,而时间不能储蓄;二是金钱可以从别人那里借,而时间不能借;三是自己有多少金钱自己知道,而自己的生命还剩多少时间却无法知道。

        所以,犹太人做生意总是直来直去,快刀斩乱麻,从不浪费时间。

        犹太大亨摩根说:“哪怕只拖沓一分钟也是天大的浪费。”

        他的经理们都知道他的这种作风,于是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都必须干净利落地说明问题,任何含糊和拖泥带水的报告,都会遭到他严厉的责骂。

        摩根和客人会面的时候,会直截了当地问来客或属下有什么事,然后简明扼要地交代三两句重点或大原则,就把来人打发了。

        他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与任何人聊天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即使是总统来了,也一视同仁。

        李嘉诚也是因为抢在时间前面工作而获得了第一次的人生成功。

        他年轻时为别人打过工,床头上总有两个闹钟,以便准时在早上6时大声叫醒他。

        而他的手表永远比别人快10分钟。

        他这样做是为了能准时出席下一个约会。

        别人每天只工作8小时,他一天却工作16小时,天天如此。

        也是从那时起,他已习惯把闹钟拨快10分钟,这样他可以早点儿起床,争取时间,尽快开工。

        正是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使他的销售业绩远远超过其他同事,年仅18岁就被公司提拔为总经理。

        有一次,一个青年画家拿着自己的画作请教大画家柯罗。

        柯罗指出几处他不满意的地方。

        “谢谢您,”青年画家说,“明天我全部修改。”

        柯罗激动地问:“为什么要明天呢?

        你想明天才改动?

        要是你明天死了呢?”

        生意人也应该有这种态度,能马上办的事,就立即着手办理,决不推三阻四、拖拖拉拉。

        世界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鼓励人们说:“要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你必须积极地努力,积极地奋斗,成功者绝不拖延,拖延者很难成功,永远都不要对自己说‘明天再去行动!’”

        风险与财富成正比

        公元705年,一代女皇武则天病重,把一切国事交于晚年宠幸的张易之、张宗昌二人处理,只令二人亲近,大臣不得近前。

        大臣们担心二张有篡位之心,焦急地筹划对策。

        宰相张柬之虽然已经80岁了,决心甘冒风险,出面组织策划铲除二张。

        一日,张柬之带领御林军500人,径直闯入武则天的寝宫,随即将张易之和张宗昌斩首。

        武则天正欲起身,张柬之进前奏报:“张易之和张宗昌谋反,臣已将逆贼杀死。”

        病重的武则天对此无可奈何,只得让太子继位。

        张柬之对李唐的再造之功,全归功于他个人的胆子大,敢于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除掉二张。

        放开胆子如此一搏,保住了唐室,自己也受世人敬仰,留芳名于万世。

        人生就是一场大赌博,此话一点儿都不假。

        荣华富贵永远和风险相伴,有多少风险就暗藏了多少成功的机会,而且风险往往是与财富成正比的。

        菲律宾籍华人郑周敏先生曾经是华人富商,其个人拥有的资产高达130亿美元,他名下的土地,更是无法估计。

        但郑周敏的创业过程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每一项大决策都被他人看成是一次大赌注。

        对此,郑周敏说:“由于我做了人家不敢做、甚至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因此更容易抓住机会赚钱。”

        他还忠告商人们:“做生意就不要怕冒风险,下了决心就全力以赴。”

        据统计,美国70%的风险投资项目失败或者持平,而台湾彻底失败率不到20%。

        但是,美国风险资本成功后利润率是60倍,最小也是20倍,而台湾风险资本成功后利润率只有6倍。

        从这个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风险大,利润大;风险小,利润也小。

        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

        当失败的可能性大时,却偏要去做,那自然就成了冒险。

        问题的关键在于,商战的法则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

        当机会来临时,不敢冒险的人,永远是平庸之人。

        犹太商人之所以是世界第一商人,就是常常靠准确地把握这种“风险”而得以发迹的,大亨哈默在利比亚的一次冒险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当年,有来自9个国家的40多家石油公司参加了利比亚政府的投标。

        实力还很弱小的哈默也得到了两块地盘,使那些强大的对手大吃一惊,因为这两块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资后一无所获而放弃的。

        这两块地不久就成了哈默烦恼的源泉。

        他在这两块地上钻出的前3口井都是滴油不见的干孔,仅打井费就花了近300万美元,另外还有200万美元用于地震探测和向利比亚政府的官员交纳不可告人的贿赂金。

        于是,董事会里有许多人开始把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叫做“哈默的蠢事”,甚至连哈默的知己、公司的第二股东里德也失去了信心。

        但是哈默的直觉让冒险进行到底。

        就在他和股东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的几周后,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后另外8口油井也陆陆续续出油了。

        这块油田的日产量是10万桶,产出的是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

        更重要的是,油田位于苏伊士运河以西,运输非常方便。

        与此同时,哈默在另一块地上采用了最先进的探测法,钻出了一口日产73万桶自动喷油的油井,这是利比亚最大的一口油井。

        接着,哈默又投资15亿美元修建了一条日输油量100万桶的输油管道。

        而当时西方石油公司的资产净值只有4800万美元,足见哈默的胆识与魄力。

        这次冒险使得哈默羽翼渐丰,之后他又大胆吞并了好几家大公司,成为真正的石油大王。

        一个能赚大钱的商人,必然敢冒巨大的风险。

        商场上一笔生意能获得利润的多少,往往与经营者应承担的风险大小成正比,所担风险越大,所得利润越多,这已经是商界的一条古今一理、中外相通的法则。

        香港华达投资公司董事长李晓华,向来拒绝参与任何财富排名,人们不知道他的资产到底有多少,只知道他旗下的几家企业效益卓著,年利润高达上亿美元。

        李晓华在日本留学的时候,靠代理“101毛发再生精”赚得了了上亿元资产。

        之后,他来到了香港。

        当时香港的房地产业波动很大。

        那时候香港房价是跳楼价,给钱就卖,而且连家具、电器都不要了,一概奉送。

        李晓华想,电视机也好、冰箱也好,流水线想生产多少生产多少,而香港就这弹丸之地,唯独土地、房屋是生产不了的。

        李晓华对香港楼市一定会大幅上涨很有信心,就把公司所有的钱都购买了房地产。

        当时,很多人反对他的做法。

        而李晓华则告诉劝告他的朋友:“这个机会你们还没有意识到,将来事实会教育你们,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正如李晓华所料,不到半年,香港的房地产已经几倍往上翻,等他陆续把自己所有的房产抛出去之后,自己的财富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数倍。

        大获全胜之后,李晓华转战马来西亚。

        他通过关系了解到,马来西亚正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因为马来西亚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油气田。

        只要修条公路,油气田这个项目就会正式招标,这条公路就会升值,公路两边或者公路上的所有土地就会大幅度增长。

        李晓华认为自己的机会又来了,但让李晓华为难的是这个项目要10多亿美金,而他自己并没有那么多资金。

        于是,李晓华把他所有的资产,包括房屋、车辆等等全部放到银行作为抵押,然后用贷到的资金,在修公路的土地上买下很多的土地。

        他的贷款期只有半年,如果半年之内马来西亚不正式上马油气田这个项目,他的土地不仅不能增值,还会在一夜之间破产,会从亿万富翁变成一个穷光蛋。

        随着时间推移,马上就要半年了,但是油气田的消息一点都儿没有。

        刚开始,他住在马来西亚五星级酒店里等待消息,接着转到四星级酒店,再后来,他交不起房钱了。

        在那种情况下,看到李晓华的遭遇,有一个老华侨同情地对李晓华说:“你住到我这儿吧。”

        从那时起,李晓华就在老华侨的仓库里支起了一张床,吃最便宜的盒饭。

        就是在这样“山穷水尽”的情况下,李晓华还是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就在半年贷款期限临到末期的时候,李晓华等待的消息终于公布了,消息也是那位老华侨第一个告诉他的。

        几天之后,很多人要买他的土地了,通过这次投资,李晓华不仅把银行贷款全部还清,同时,他又赚了多于原来数倍的钱。

        当李晓华离开马来西亚的时候,那位老华侨去送他,在临走的时候,李晓华送给那位老华侨一栋别墅。

        李晓华说:“非常感谢你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挽救了我,你支持了我,你帮助了我,你收留了我。

        如果没有你的话,我今天还不知是什么样子。”

        几个商战回合下来,李晓华的资产增长了好几百倍;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从一个普通青年一跃成为拥有数亿资产的商人,他凭的是什么?

        就是敢冒险、冒大险。

        财富跟着激情走

        商人最大的资产是希望,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陷阱则是满足现状。

        如果一个人安于现状、没有主见、因循守旧,那么肯定没有一丝成功的可能性。

        “富贵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要想成为富豪,就要不畏艰险、积极进取。

        没有激情怎能成功?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人说这样的一句话:“唉!我这一辈子注定发不了财!没办法,我就这样的命。”

        说这种话的人完全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他们不是没有赚钱的命,而是缺乏创业的激情,缺乏冒险的勇气,这是一种典型的穷人心态。

        日本千亿富豪系山英太郎白手起家,30岁即拥有几十亿日元的资产,经营18家公司。

        他32岁投身政治,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在日本政经界呼风唤雨。

        2001年秋天,在针对全日本经营者举办的研习会上,这位千亿富豪公开了自己的赚钱哲学:“别和穷人交往。”

        系山英太郎的观点是:穷人有两种。

        一种是“没有钱的穷人”,跟这种人交往,只会陷入老是自掏腰包的境地。

        如果想要存钱,就必须节省这种不必要的花费。

        想找人一起吃饭、喝酒,找比自己有钱的人做伴当然更为明智;而另一种穷人不仅是没钱,也是缺乏理想、缺乏斗志的人。

        与这样的人交往,绝对是浪费时间,毫无任何意义。

        没有胆识的人肯定就没有赚钱的激情,再好的机会到来,也不敢去尝试。

        想赚钱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激情!

        在当今中国成功的大富豪中,很多人当初都是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如刘永好、南存辉等,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有着不信命、不服输、不信邪的强者心态。

        英雄不论出身,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就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

        如果你总认为自己是个贫民,没有创业的激情,那你今生将永远是一个穷人。

        具备了激情,就一定能够赚钱吗?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只要具备了激情,你就会自始至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去不断努力,不断地去摒弃别人的冷嘲热讽而更加斗志昂扬地坚定必胜信念,不断地去学习有用的新东西,不断地去调查、分析、研究市场和项目,不断地去挖掘和寻找创业的资源,包括资金、技术、商机等等,不断地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和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不断地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不断地去扩充自己的实力和规模。

        因此你兜里的钞票、你账面上的存款也就肯定会不断地增加再增加了!

        激情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与行动力。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工作的积极性高,就能发挥出全部才能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没有兴趣,就只能发挥他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才能。

        一个老故事说,如果给你一篮鸡蛋,你能把它变成一座农场吗?

        可能绝大多数会认为这样的问题太不可思议,并给出否定的回答。

        但是,在有胆识人的眼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肯定的:没问题!

        这些有胆识的人会先把蛋孵成鸡,再让鸡生蛋,蛋再孵成鸡……如此循环往复,鸡越孵越多,蛋越生越多,钱也会越来越多,买来牛羊,购置土地。

        于是,一篮鸡蛋就变成了一个大农场。

        这个奇迹一点儿也不稀奇,它证明了一个财富逻辑:小本经营也能成为坐拥百万家产的大富翁。

        为什么世界上的鸡蛋这么多而农场主却这么少呢?

        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缺乏梦想、缺乏激情。

        1955年,三洋电机创办人井植岁男家中的一个园艺师,因为欠缺赚钱的激情,白白丧失了一个成功的机会。

        有一天,园艺师向井植岁男说:“社长先生,我看您的事业愈做愈大,而我就像树上的蝉,一生都在树干上,太没出息了。

        您教我一点儿创业的秘诀吧!”

        井植岁男点头说:“行!我看你比较适合园艺方面的事业。

        这样好啦,在我工厂旁有二万坪空地,我们合作来种树苗吧!树苗一棵多少钱买得到呢?”

        “40日元。”

        井植岁男说,“好!以一坪种两棵计算,扣除走道,两万坪大约可种两万五千棵,树苗的成本刚好100万日元,3年后,一棵可卖多少钱呢?”

        “大约3000日元。”

        社长回答说,“100万日圆的树苗成本与肥料费都由我来支付。

        以后的3年,你负责除草与施肥等工作。

        3年后,我们就有600多万日元的利润,到时候你我二一添作五,每人一半如何?”

        不料圆艺师却拒绝说:“哇!我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

        就这样,园艺师傅白白丧失了一个成功的良机。

        比尔·盖茨说:“如果一生只求平稳,从不放开自己去追逐更高的目标,从不展翅高飞,那么人生便失去了意义。”

        要想成为富豪,就永远不要安于现状,因为不满现状、奋发向上是赚钱发财的前提。

        中国一直没有像“麦当劳”这样的全球性餐饮品牌。

        1995年,一个叫乔赢的中国人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满怀激情地创办“红高粱”羊肉烩面。

        乔赢本来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任教,但三尺讲台拴不住乔赢飞翔的心。

        1990年,乔赢丢下教鞭,到郑州“杜康大酒店”当起了副总经理,随后又投奔当时如日中天的河南亚细亚集团。

        1994年,乔赢开始自立门户,不再为别人打工。

        下海伊始,乔赢迷上了“麦当劳”。

        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麦当劳快餐店中,人潮涌动的景象让乔赢心驰神往,他在里面一待就是一整天。

        他按进店人数和人均消费粗略计算,这个店一天的营业额竟高达20万元!这让乔赢心里坚定了创造中式快餐品牌的计划。

        乔赢就地取材,选中了河南名吃“羊肉烩面”。

        要做品牌,还得有个响亮的名字。

        在一次文艺界名流的聚会上,河南一位雕塑家听说乔赢正在创办中式品牌快餐,灵感迸发送他一个“红高粱”的名字。

        开饭店得有个好位置,乔赢选中了郑州人流量最大的二七广场,在那里建了一个150平方米的店面,又从朋友处借了44万元装修店面。

        在“麦当劳”开张40周年的日子里,也就是1995年4月15日,乔赢的第一家“红高粱快餐店”正式开张营业。

        令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快餐店一开业就生意爆满,日营业额从2000元逐步上升,不久就冲破了万元大关,每天的座位周转次数高达22人次。

        首战告捷后,乔赢又很快在郑州开了7家“红高粱”分店。

        就这样,白手起家的乔赢,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把东借西凑的几十万元启动资金滚动发展成为5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

        1995年底,乔赢杀入北京,将“红高粱”在北京的根据地放到了距“麦当劳”王府井店22米的王府井入口处,与“麦当劳”面对面的挑战。

        这一举动一下把“红高粱”提升到与洋快餐“麦当劳”对等较劲儿的位置上,“红高粱”一夜之间名声大噪,乔赢也被舆论冠以“中国连锁快餐领头羊”的名号。

        甚至,美国的“麦当劳”总部也派人来中国摸底考察“红高粱”。

        伴随着王府井店的火暴,全国各地要求加盟“红高粱”连锁的客商令乔赢应接不暇。

        乔赢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先后在深圳、上海等20多个城市一口气发展了50多家连锁店。

        当时,他甚至提出了“2000年在全世界开办两万家连锁店,70%在国内,30%在国外”的扩张计划。

        由于企业扩张太快而资金却严重不足,“红高粱”陷入了资金危机。

        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乔赢冒险融资、触犯法律,最终锒铛入狱。

        “红高粱”这个一夜崛起的中国快餐名牌又在一夜间坍塌了。

        从“中国连锁快餐领头羊”沦为阶下囚,乔赢当时的感觉可想而知。

        但是,乔赢的激情并没有消退,他发誓要在自己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来,继续实现他的中式快餐梦。

        在狱中,乔赢潜心读书,用冷水浴磨炼意志,并深刻反思自己的失败。

        他说:“创业的本质就是永不言败,永不言退,决不放弃。”

        而且在两年的牢狱生涯中,他写出了两本企业管理的书,还把一度放弃的英语又捡了起来。

        因此,乔赢在走出监狱大门之前,就有投资者找到他,邀请他加盟合作。

        经历了破产、离婚、坐牢这些人生坎坷的乔赢,依然满怀激情地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的步伐。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说过:“假如我忽然倾家荡产了,把我身无分文地扔在沙漠里,只要有一支骆驼商队路过,我加入进去,用不了几年,我又是一个百万富翁……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乔赢会再次成功,因为他具有不怕失败、敢于一而再再而三创业的勇气与激情。

        冒险要有一定的把握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作家,他在一家报纸上登出了这么一道有奖征答题:“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罗浮宫失火了,你应该抢救哪幅画?”

        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抢救“蒙娜丽莎”,因为最值钱嘛!但获奖的答案却是:“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对于这个答案,人们在出乎意料的同时,又觉得在情理之中,因为有把握的冒险才是真正的冒险。

        如果费尽周折地去抢救“蒙娜丽莎”,说不定连小命都会搭上,那样就不是冒险而是找死了。

        凡事都具有物极必反的规律,胆量也一样。

        如果胆量过大,超过实际力量,那就反而成了坏事。

        因此,商场上的冒险,要准确地把握胆量的尺度,要“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做无把握之事。

        行动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这样才能有成功的把握,才能稳操胜券。

        婷美的周枫为了做保健内衣,敢于将房子抵押出去,但他在冒险之前,却专门组织员工做了大大小小33次的调研,他们向包括演员、医生、教师、导游,以及写字楼的白领小姐做问卷调查,这样的内衣你们会不会买?

        多少钱可以接受?

        对产品有什么希望?

        问卷反馈回来的信息比他预想的还要好,所以他敢于冒险并且一举成功。

        一个专家通过多年来对个人创业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三个关于95%的数据:一是有95%的人想过个人创业;二是想创业的人有95%的人没有行动,只是空想;三是在实际行动的创业者中,有着高达95%的失败率。

        为什么失败率这么高呢?

        因为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多激情少冷静,多感性少理性,多梦想少规划。

        看看一批又一批已经倒下的创业前辈,后来者要切记:胆量不是鲁莽,螳臂挡车不叫胆量,鸡蛋碰石头也称不上胆量,像堂吉诃德那样不自量力只能给自己带来失败,给别人当做笑话罢了。

        1991年,史玉柱成立了巨人公司,第二年就雄心勃勃地出台了38层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

        后来这一方案一改再改,从38层蹭蹭地蹿至70层,所需资金超过10亿元,投资超过了自身企业资金的十几倍。

        所以在大厦破土动工的两年之后,资金告急,史玉柱把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但由于巨人大厦“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曾经红火的保健品业务迅速盛极而衰。

        巨人大厦也因为资金缺口太大未能按期完工,购楼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使得巨人集团最终名存实亡。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那是因为他们具有武松那样的精湛武艺,所以一般人最好还是绕道而行。

        既不具备实力,又没有详细地论证,只凭热情与胆量去冒险,难怪当年史玉柱会败得那么惨。

        胆量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胆量的作用也不能无限度地夸大。

        并不是说一个人只要浑身是胆,天不怕地不怕就什么事都能干成,胆子再大也要识时务、有智谋。

        王嘉骏在上海经营着一家围棋馆,以教小学生学围棋为主业,生意一直不算景气。

        巴雷和王嘉骏做着同一条线上的生意,但他不是开棋馆,而是卖棋具。

        巴雷做生意一直很努力,而且头脑很灵活,为做成生意想了很多办法,诸如赞助围棋比赛,到学校促销,为学校开展相关活动提供用具和奖金,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为什么呢?

        王嘉骏生意不好,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围棋馆作的推广和宣传不够力度,附近的很多居民,都不知道自己的身边有这样一个教围棋和下围棋的地方,而市场推广正是巴雷的强项。

        巴雷的生意之所以也是一直不死不活,是因为围棋虽然是中国的国粹,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一直是高人雅士的玩物,老百姓真正了解围棋的并不多,会下的人更少。

        不会下棋,当然不会去买棋具,而巴雷对棋道并不精通。

        所以他虽然善吆喝,仍然门可罗雀。

        一个偶然的场合,他们两人碰到一起,这一碰就碰出了智慧的火花。

        两人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客源共享,一下就将原来断裂的生意环节打通了,两人的生意都立竿见影地火了起来。

        自从尝到合作甜头,两人现在是形影不离。

        两人虽然是两家,各做各的生意,独立核算,但在外人看来,却完全像是一家,连铺面都开在一起。

        巴雷前面卖棋具,王嘉骏后面教围棋;巴雷卖棋具需要热闹,所以占了同一个铺面临街的前半段;王嘉骏教棋需要安静,就占了同一个铺面的后半段,铺租两人分摊。

        客人来了,或是在巴雷的前铺买了棋具,就直接往王嘉骏的后铺学棋;或者从王嘉骏的后铺学棋出来,顺便在巴雷的前铺买了棋具,回去就可以和别人开练,真是再方便不过。

        在品牌的推广上也是一样,王嘉骏搞比赛,巴雷就负责提供比赛用具、奖品;巴雷每有新品推出,也总是由王嘉骏的学生先试用,大家用着觉得好,顺便就买回去了。

        狼的前腿长,狈的后腿长,所以下山狈趴在狼的背上,狼跑在前面,上山则是狼趴在狈的背上,狈跑在前面,两者勾搭在一起,互相帮助,这就是所谓的“狼狈为奸”。

        王、巴两人联手经营就体现了狼狈为奸的引申意--取长补短。

        “狼狈为奸”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做事情既要有狼的无所畏惧,又要有狈的精于算计,这就是成功商人所必须具备的真正的冒险精神。

        老老实实地去冒险

        万科集团的董事长王石特别喜欢登山,有人对他的这个业余爱好颇不理解:年薪600万元的有钱人,玩点儿什么不好,偏要跑去登雪山!脚上磨出泡、手指被冻伤、动辄还有生命危险,图什么呢?

        不如像有些企业家那样,打打保龄球、高尔夫什么的,不是既轻松又体面吗?

        对此,王石说:“干什么不危险?

        有人打高尔夫还被飞过来的球打掉满口金牙呢!”

        这种冒险精神,使得王石爬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而且还是目前中国珠峰攀登者中年龄最大的。

        但是,王石的冒险也是踏踏实实在冒险。

        成功登顶后,王石被记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到山顶时有什么感觉?”

        记者们希望从他口中得到豪言壮语的回答,但他只是老老实实地说:“登顶后,会发现死亡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万一回不来,父母怎么办?

        太太、孩子怎么办?

        因此,我就想着一定要头脑清醒,不要有多余动作,目的就是能活着回去。”

        冒险与踏实,似乎是两种截然相反、水火不相容的两种特质,其实他们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在像王石这样的成功人士的身上,这两种相互矛盾的特征都能达到和谐与统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垒土。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是要靠脚踏实地才能完成的。

        因此,商人决定了要冒险去实现宏伟目标之后,剩下来的事情就是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了。

        刘永好就说,“踏实地做好产品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希望集团是依靠饲料做起来的,现在还在做,以前在双轨制的条件下有很多倒买倒卖的机会,我们都没有做;房地产热时、证券热时,我们也有很多机会,我们都没有做。

        我们用了近20年时间一心把饲料这一件事情做大、做好,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万里长城是雄伟的,可它也是一块一块的石头垒起来的;万里长征是豪迈的,但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离开脚踏实地的工作,任何大事业都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冒险并不排斥务实,而且只有用平凡且坚实的脚步向理想的目标迈进,才能将冒险的风险降低到最小,才最有可能成功。

        林克旨先生年轻的时候,创业欲望极为强烈,今天贩鱼,明日贩衣,后天贩车,恨不得将世上所有的钞票都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但是,几经折腾之后,才发觉自己很疲惫,而且获利很低,没赚到几个钱。

        后来他才想明白:世上可做的事情何止千万个,但也许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就那么一两个,只要将那两个做好了就同样可以赚钱。

        因此,最后选择了卖时装这个他最拿手的生意。

        因为找准了突破口,结果迅速成功了,而且像武林高手一样一通百通,之后,再做其他的生意也得心应手了。

        现在,林克旨经营着一个大型商厦,身家已有千万之多。

        林先生的创业感受就是:这么多年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的踏实,我自身的踏实带来了事业上的扩张。

        先把第一步做成功了,做踏实了,才扩展到第二步,第二步做成功了,做踏实了,才扩展到第三步。

        永远脚踏实地,就能永远进步。

        否则脚底踩空,不摔死也脱层皮,因为做生意毕竟有风险,你不踏实不行,我现在经营的这家商厦,正是在此思想指导之下才建立起来的。

        我做时装店,无法满足更大的发展,经多方努力,建商厦,做大买卖是时候了。

        我把商厦里的铺面大部分出租给别人,我只收租金,只留一小部分给自己经营,这样就会稳赚不亏,能化解大的风险,就能长久发展,我下一步设想就是通过我们的商厦管理公司去兼并代理管理别的商厦,从中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就是老老实实去冒险带来的甜头。

        最后,他忠告创业者,“赚钱不要心急,这也做那也做,结果到了最后一事无成,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做好一个项目。”

        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道至简、大智若愚,商人的最高经营谋略就是没有谋略,就是靠吃苦、勤奋、务实、坚持、忍耐这些做人的品质将生意做好。

        比如胆大包天的温州人,真正做起生意来,经营手法通常很平实,注重实际效果,他们不空谈、不幻想,更不怨天尤人。

        只要不是违法乱纪,什么赚钱做什么,怎么赚钱怎么做。

        奥康集团的王振滔当年借邻居老人的“棺材本”做皮鞋厂,被人们传为胆大创业的美谈。

        但真正在经营企业的时候,王振滔却是十分务实的。

        在一次集团的季度工作总结会上,奥康事业部某经理高兴地汇报,本季度原计划开店70家,但经过他们的努力,最终开店110家,超额完成了任务。

        该经理在汇报过程中显得很高兴,原以为一定会得到总裁的表扬。

        没想到换来的却是王振滔的批评:“这叫做严重超标,很不好的工作习惯。

        你想想,你超标那么多,你的管理、物流和人员跟得上吗?

        如果不能保证质量,不仅不会形成有效的市场规模效益,反而打乱了原有的平衡,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盲目开店的结果只会是开一家,死一家,做了无用功。”

        善于打比方的王振滔循循善诱:“这就好比一对夫妇原本只要一个孩子,可却生了三胞胎。

        对他们来说,这绝对是件哭笑不得的事,家里一下子变成5口人,人多是热闹了,但抚养不起啊。”

        最后,王振滔语重心长地说:“记住,做生意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有的人一开始创业,就想大把大把地赚钱,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或者看到别人做什么生意赚了钱,也不考虑自身情况就盲目地仿效跟潮。

        要知道,做生意和做人的道理都是一样,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财富最让人放心。

        如果一味地好高骛远,只能是轰轰烈烈地失败。

        小张与小石是初中同学,后来,两人同在一个小镇开店,都是做建材生意。

        小石做涂料大全,小王做油漆木材装潢。

        四间门面,两间一个人。

        刚开始生意都不是很好,但几个月之后,生意都开始慢慢好起来了。

        过了一年,小镇要造跨海大桥,来了很多工程队,因此小镇一下子热闹起来。

        小张认为赚钱的时机到了,就把马路边上的一排店面房全部租下了,然后增加了好多产品。

        结果当然是生意兴隆,虽然有好几辆小货车送货,但忙的时候送货还是供不应求,营业额从几百到几千到几万元。

        但是,生意多却没有带来更多的钱,因为工地上的三角债实在太棘手了。

        为了收款,小张只有向亲戚朋友借钱来请客送礼,但始终摆脱不了资金不能及时回流的状况。

        与小张的热闹相比,小石就冷清多了,因为他并没有将业务全部放在工地上,还是以当地的居民为主要客户,也没有扩大店面,只是在生意好的时候将安装队伍从原来的3个人增加到了10个。

        再过了几年,小石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门市,还买了车子,而且不欠任何银行贷款,没有向朋友借债。

        而背负了一屁股欠债的小张,不得不把店面关门了!

        对于渴望成功的人,应该记住:切不可以浮躁。

        成功之路,艰辛漫长而又曲折,只有稳步前进才能坚持到终点,赢得成功。

        如果一开始就浮躁,那么,你最多只能走到一半的路程,然后就会累倒在地。

        经商都是有风险的,因此敢冒险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商人,但冒险的另外一端就是脚踏实地,从某种意义来说,脚踏实地十分重要。

        因为成功之路艰辛漫长而又曲折,只有戒骄戒躁,才会有耐心与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到终点,赢得成功。

        得意忘形不可取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北京,但在42天之后,李自成又灰溜溜地离开了北京。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很多,重要一条就是得意忘形,没有一点儿危机感。

        李自成真正的辉煌始于1640年,他进军河南,获得灾民响应,提出“均田免赋”的政治主张,使队伍急剧扩大,连败明军。

        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李自成克洛阳、取关中、攻山西,直到占领北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在节节胜利的同时,李自成及其将领的头脑开始发热了。

        他不注重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与巩固,队伍的基础管理,开始骄傲自大,只带了6万军队进北京,而且对满族的威胁视而不见,自己忙着称帝,将领忙着封官加爵,士兵忙着抢掠民财,结果很快招致灭亡。

        很多当年勇敢创业的草莽英雄们,与李自成非常相似,成为夜空中的流星,瞬间闪亮之后就陨落了。

        因为他们在事业稍有成就之后就头脑发昏,或急于求成地快速扩张,或不求上进地追求享受,结果是迅速地败走麦城。

        过去中国有四大商帮,即晋帮、徽帮、浙帮和粤帮。

        为什么历史演变到今天,前两大商帮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另外两个商帮却依然生机勃勃呢?

        原因是前二者是官商,做生意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因此没有什么危机感;后二者是民商,要在夹缝中求生存,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使得他们的生命力如此旺盛。

        人太聪明了,做事太顺了,也不一定是件好事,那样多多少少会让人有点儿飘飘然,看不到潜在的危机,努力奋斗的心态也会逐渐懈怠,浮躁、骄傲、专横等毛病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是自己把自己搞垮。

        创业失败的李建平对此深有体会。

        李建平原来在深圳一家通信公司任片区经理,公司的主营产品是卫星接收器。

        不到一年的时间,精明能干的他就为公司创造了5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这让他看到了自身的潜力,也激发了他一直以来的创业冲动。

        他想到了两个好友,一个对通信电子市场比较熟悉,另一个擅长的则是通信领域的技术开发。

        三个人似乎也能优势互补。

        于是,他拉来两个好友,满怀豪情地上路了。

        1999年11月,三人合伙的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50万元。

        公司最初专注于卫星接收器的销售及安装,和珠海一家电话机厂商签下了合作协议,成为该厂的代理商。

        但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光做卫星接收器的销售和安装并无多少利润可赚,所以他们每天都在寻找新的盈利迅速的项目。

        2000年3月,ip拨号器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因为这个东西的成本算下来不过50元钱,可是当时的市场价却是每台1000多元,最高时甚至卖到2000元。

        ip拨号器技术原理很简单,基本是电话机原理,只不过多了块控制芯片。

        因此他们决定自己研发生产。

        马上就要走上金光大道了,因此三人信心、干劲十足,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

        有人日夜兼程地负责程序设计,有人天南地北地选择市场。

        当时这种产品对于经销商很具有诱惑力,所以市场反映很不错,四面八方传回来的都是好消息。

        于是李建平开始铺摊子,他制定了完整的全国性营销计划,招聘了业务人员、技术人员、专职会计和文员。

        而产品一投入市场效果就很不错,只是少量的发货,其利润就能维持公司的运转,而且还略有盈利了。

        尝到甜头之后,三人有些头脑发热了,决定马上扩大生产规模,于是,四处借钱贷款,增添了设备,招聘了技术人员,更换了更大的厂房。

        在他们看来,只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些钱会连本带利地赚回来的。

        但他们哪里知道,巨大的危机已经像毒蛇一样,悄悄爬到了脚边。

        由于看好这个利润超高的市场,有实力的竞争对手纷纷跟进。

        对手大部分是转型的电话生产厂商和大通信公司下属的事业部、分公司,无论从资金、市场渠道和技术优势来说,李建平的公司都是远远不能与之抗衡的。

        三个月以后,终于爆发了技术问题。

        拨号器是通过集成电路来控制的,也就是常说的ic芯片,它对输入输出的电压很敏感,稍有偏差就会出问题。

        由于李建平他们生产的拨号器兼容性不够,产品具有很大的区域局限性。

        而他们的技术经验有限,多次改进后,依然无法解决区域适用性的难题。

        因此各地的经销商纷纷退货,老客户也相继丢失。

        “与帝王为伍,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安乐;与平民为伍,可以共安乐不可共患难。”

        几个月没有一分钱进账的尴尬,让三个合伙人之间爆发了一场宣泄情绪似的冲突,两个原本指望赚钱的朋友怀着一肚子的怨气离开了公司,而李建平最终回天无力,不得不将公司关闭,眼睁睁地看着50万元的投入化为虚无。

        从商之路,步步惊险,不可一世的大公司、大企业就可能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比尔·盖茨够牛的了吧?

        据说世界上只有8个国家比微软公司更有钱,但比尔·盖茨强调的却是:“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6个月。”

        最成功的商人尚且小心谨慎,因此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商人千万别得意忘形,而是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大敌,这样才能在心理上、行动上有所准备,提前调整和部署好经营方向和策略,躲过那灾难性的大劫。

        “未雨绸缪,善养天机”,商业经营与养生治病是一个道理。

        当病情没有及时被发现,特别是事先没有预防时,如果突然爆发,任何措施都很难奏效。

        那些处于繁荣产业、成长产业中的企业,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当问题严重时,已无药可医。

        比如曾经多如牛毛的电视机、电冰箱品牌,现在还有几个存在?

        所以说,在成功时擦亮自己的眼睛,看到自己的缺点,及早地防微杜渐,才是持续成长之关键。

        中国台湾的宏集团就是在成功地应对了三次危机之后,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1991年,宏面临成立来的首度亏损,甚至外商银行也采取了抽银根的动作,宏立即意识到这是因过去的成功导致了团队没有危机感,因此重新调整组织架构,并订下营业额的倍增目标。

        因此宏由服务业转型为制造业,并由台湾市场进军国际市场,此变革使得宏营业额自1992年的新台币300亿元,于1996年一举上升到2000亿元。

        第一次变革管理后,宏赚了很多钱,不仅因此造就了许多电子新贵,也导致宏买下德,但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并非宏的核心事业,加上外在的环境因素,造成德面临经营危机,也使得宏连带受累。

        因此,宏在痛定思痛后邀请台积电入股并购,而德也由dram业走上了现代工业,反而成为台湾投资dram事业中少数获利的公司之一。

        宏做大了之后,服务与制造都已有相当分量,因此产生了内部资源分配不均,业务与管理文化频生冲突问题。

        面临第三次危机,宏毅然决定让两家公司各走自己的路,如今负责品牌业务的宏已跻身为全球性品牌,并在欧洲笔记本电脑市场占据排名首位的位置,这就是当时当机立断决定让品牌与代工业务分家的结果。

        从宏因为危机而创造规模的发展历程看来,创业之路永远是一波三折的。

        因此,商人在顺利的时候,要想到最危险的时候,而危险一旦到来,又要拿出巨大的勇气,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去面对危机、化解危机,这才是真正的敢冒险、胆子大。

        赚钱的神奇公式

        什么是胆商呢?

        一般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的胆量有多大的指数。

        而本书所宣扬的胆商,则指的是胆子大的商人,即“有胆之商”。

        这种商人敢作敢为、坚持己见、果断决策、及时出手、同时具有不怕艰难困苦的心理素质,因此他们最终都是成功的商人。

        美国华尔街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

        多年之前,在一个夜晚,华尔街有一个出租司机在某著名的银行楼前等客。

        这时候,一个银行家从楼中急急忙忙地出来,乘上他的汽车。

        汽车在繁华的街道上穿行着,银行家和司机也闲聊着,他们越聊越投机,下车的时候,银行家对司机说,你是想赚钱吗?

        过几天,有一个叫微软公司的股票要上市,只要你把家里所有的钱都买了这支股票,三五年之后,你就赚钱了。

        司机回到家里,做了一晚上的思想斗争,最后决定把家里仅有的1万美元全部买了微软的股票。

        5年以后,微软的股票翻了200多倍,这位司机也成了百万富翁。

        这个故事指出了股市赢家的奥秘,高智商的分析加上大胆的执行,就会成为股市赢家。

        银行家为什么要将这个赚钱秘诀告诉出租车司机呢?

        因为两人在越聊越投机的过程中,银行家发现出租司机是一个胆子大的人。

        银行家知道,换一个胆小的人,就是告诉他赚钱的机会,他也会无动于衷的。

        因此机会对于大胆的人叫机会,对于胆小的人那叫浪费。

        其实,高智商和胆子大的完美结合,不仅仅能成为股市赢家,也能成为所有商战中的胜利者。

        某一国有企业有两个能力相似的人,一个感到在国有企业中约束了自己能力的发挥,于是大胆创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下海自己创办企业,现在已是家产过千万;而另外一个人却没有下海的勇气,仍然在原有企业工作,结果因为企业经营不景气而最终下了岗。

        两个能力基本相似的人,为什么收入差距如此之大?

        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结果?

        重要的原因就是两个人在机会把握上的差异。

        甘愿承担风险者,敢于逆流而上的有胆之商人看见机会总能把握住,因而就容易成功。

        因此,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胆子大的人。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一直灌输式的教育,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总是被老师家长教训“这个事情能做,那个事情不能做”,从而使许多人缺少了胆量,只能懦弱地、循规蹈矩地做人做事。

        而真正的强者在思想上是藐视这些陈规陋习的,在行动上是敢于打破一切禁区的。

        综观历史,没有哪一个伟人名士是胆小鬼。

        正因为具有勇气,他们才变得出类拔萃,能站在时代的巅峰傲视群雄。

        唐太宗斩杀兄弟、逼父退位;宋太祖未称帝就敢穿黄袍;康熙十几岁时勇除鳌拜……历史上凡有成就的帝王,无不胆大包天。

        就连武松,也因为在景阳冈怒打老虎,使他一夜之间成就千古美名。

        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必是胆大者。

        一个人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干出一番事业,如果没有超凡的勇气和胆量,那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中国人对待财富,大多数人持这样的观念,就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因此大家都羡慕那些发了财、致了富的人运气好,都在心里盘算着要是运气到了那一天,发了财后该如何如何等等,而从未大胆地付诸行动。

        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积极的思想应该是那些有勇气的人常说的“富贵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有这样一个神奇的财富公式就能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财富=行动次数×成功概率。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在人的一生当中能够发几次财、发多少财取决于行动的次数乘以成功的概率,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这个公式还告诉人们这样一个财富真理:胆量大者比知识多者更容易赚钱。

        知识渊博的人,想问题想得全面,喜欢三思而后行,深思熟虑,这本来是优点,但想得过多,对失败的可能也考虑得越多,就会养成瞻前顾后、顾虑重重、行动迟缓的弱点。

        不是万无一失的机会,他们就不会轻易地冒险,但世界上哪会有万无一失的机会呢?

        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将钱存入银行吃利息。

        何况,商业银行还有倒闭的时候呢!

        相比而言,没有多少知识甚至无知者,他们缺乏风险分析的能力,认识不到风险的存在,自然也就少了对风险的畏惧,无知者无畏,他们当然会在利益引导下而积极行动了。

        过去,很多钱不是能不能赚,是敢不敢赚的问题。

        就是在市场规则日益规范的今天,这些人虽然成功概率低,但是行动次数多,能以多次的行动弥补成功概率低下的弱点,因此最终还是能获得成功的。

        光说不做或者做的次数太少,虽然能避免失败的风险,但同时也远离了成功。

        愚公虽愚,但是挖山不止,最终山还是被挖通了;智叟虽智,但是什么也不做,只有绕山而行。

        赚钱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浙商群体,比如娃哈哈的宗庆后、德力西的胡存中、正泰的南存辉等等。

        他们都没读过多少书,完全是凭着没有退路,背水一战的胆量去创业的,虽然其间也曾遭遇过失败和挫折,但他们敢于不停地去做、去尝试、去行动,最终创造了事业的辉煌。

        与上述企业家同一时期的那些大学生、虽然当时有着“天之骄子”的光环,但因为没有胆量自主创业,他们拼命读书的目的只是希望找到好工作、好饭碗,全然没有打算给自己造饭碗、给别人提供饭碗的豪气。

        结果呢?

        运气好的,在单位里面庸庸碌碌混日子,运气差的遇到了下岗,不得不去打工。

        “爱拼才会赢”,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事是全无风险的。

        就算“十拿九稳”,也有十分之一的不稳啊。

        所谓的“一胆二力三功夫”:第一是冒险的胆量;第二是行动的力量;第三才是科学管理或专业技术的功夫。

        因此,商人想成功,必须做一个浑身是胆的商人,胆大不是万能的,但胆小是万万不能的。

        出路、财路是闯出来的

        有专家总结出了创业所必需的四个支点:技术、资金、经验以及人才。

        但中国最会做生意的温州人最初创业的时候却一点都不具备,他们是凭什么创造出今天的辉煌呢?

        那就是胆大,敢于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出去闯荡。

        改革开放之初,身无分文的温州人,就从擦皮鞋、弹棉花、卖眼镜、挑糖担这些小生意做起,游走在全国各地。

        他们三五成群、拖家带口,过着漂泊的生活。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前赴后继地外出闯荡,最终闯出了令世人敬佩的业绩。

        只要敢闯,总会有出路的。

        易贤忠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创业而意外成功也是一个例子。

        易贤忠本是广州一家国有制药集团下属的一名厂长,因为女儿患脑疾,为筹集医药费被迫下海。

        他在第一次下海时,恰好南方大厦停业大装修,易贤忠刚好自制了一种节能电子镇流器,人家卖30元,他只卖27元。

        不久,易贤忠就接到了一批镇流器的订单,他从一个小老板处赊销了价值5000元的电子原材料,利用自己50平方米的住宅当工厂,3个月后赚了14万元。

        在赚足了为女儿治病的钱后,易贤忠又继续回原厂上班,后因工厂效益不好,才不得已第二次下海,这才有了今天资产过亿的他。

        有传媒对当今中国人的梦想做了调查,排在“中国人欲望榜”第一的就是:拥有更多的钱,多达72%。

        68%的人毫不犹豫地把“更多的钱”作为他们心目中最大的欲望。

        此外,榜上排名前几位的理想也基本上是金钱所决定能否实现的。

        比如第二名的“环游全世界”,第四位的“开名车”,第五名的“住别墅”,第十名的“有更多的桃花运”也基本上与金钱的多少成正比。

        如何才能实现这些诱人的理想,于是又派生出了两个理想--第八名“当老板”与第九名的“中大奖”。

        中大奖当然是一条赚钱的路子,还能不劳而获,可惜中大奖的概率太小,而且只能听命于天。

        只有“当老板”才是正确的,想要赚钱,就得当老板。

        但是,当老板就得行动起来,敢于闯荡。

        生活中不时有人发出以下一些感慨:“如果我有100万,我会开一个大公司”,“如果我有1000万,我会做房地产生意……”说这种话的人只是说说而已,真正立志赚钱的人就会马上行动起来,尽早地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京城茶艺怪才段云松就是这样的人。

        段云松上初中时就开始做买卖,每到元旦就倒卖贺卡。

        他分给各年级的“代销商”每人10张贺卡,让他们到护士学校的宿舍去卖,3角进的卖一元,100张就能赚70元钱。

        有时候,他还会骑着三轮车带上几十条纱巾,等下课了就在校园里叫卖。

        到了假期,段云松就放开了手脚干,晚上在夜市卖油炸鹌鹑,白天帮着开小卖部的哥们儿卖烟,还骑着三轮车去进酱油、汽水。

        甚至在大年三十晚上,他4点钟就起床,推着炉子走3个小时赶地坛庙会去卖过桥米线。

        后来,大学没考上的段云松在某饭店做行李员,期间,他曾经为李嘉诚拎过包。

        但从小就喜欢折腾的他怎么会老老实实地寄人篱下呢?

        于是,他开民丰饺子馆,开忆苦思甜大杂院,开五福茶艺馆,还开了广告公司、健身俱乐部、大药房等等。

        这么多的买卖,这么多种行当,段云松想干什么就马上去干了,而且都还挺成功。

        把一只瓶子放在桌上,底部向着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

        蜜蜂只会朝着有光亮的一方飞,宁愿活活累死,也不朝其他方向飞。

        放进苍蝇就不同了,它们一旦发现此路不通,便立即改变方向,最后终于找到瓶口飞了出去。

        做生意也要及时调整,哪条路通就走哪条路,什么项目赚钱就做什么项目。

        这样多闯闯、多试试,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赚钱路子。

        1999年,小严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地位不低,工资不错,待遇不差。

        但工作3年后,他决定自己出来闯天下,开始了5年内7次创业的历程。

        2002年,小严在农资超市偶遇一人,在对方天花乱坠的吹嘘后,小严搞了一个农资超市。

        结果因为太过于信赖他人,疏于监管造成巨大的财务漏洞,被奸人所害。

        抽身后,50万元的资金只剩下了一半。

        同年底,小严开始第二次创业,这次是搞饮料开发,但因为缺乏技术支持而再次失败,又损失了5万元。

        2003年,小严又开了一家书店,结果因为选择不当,周围全是实力雄厚的同行,再次失败。

        幸好及时刹车,只损失了5000元。

        2003年底,小严从遭遇“非典”找到了创业灵感,做代理消毒产品的生意,结果两个月赚了3万元。

        但随着“非典”远去之后,市场也一天天萎缩,加上国家对卫生产品的严格控制,小严最后不得不放弃了,好在这次赚到了钱。

        2004年,小严第五次创业,和朋友一起做出口贸易,虽然利润不错,但他却被合伙人黑了10万元。

        后来,小严还开办了一个贸易网站,也以失败告终。

        这次失败之后,小严决定还是做实业稳当。

        于是和父亲的老战友开办了一家电子厂,开始了第七次的创业步伐。

        由于父亲及其战友的人脉广泛,加之产品很有价格竞争力,电子厂产销两旺,一年能分红利几十万元。

        做生意成功的人,很少有人是一蹴而就的。

        第一次做生意就赚钱的,一般都是经过几次失败才发达起来,因为经商能力是不可能从书本上学到的,需要自己在实践中去慢慢领悟。

        经过几次失败后,才会知道做生意是怎么回事。

        指望别人口传心授,是永远领会不到真谛的。

        因此,做生意就要不怕折腾,这也是商人的一种必备素质。

        1998年,农民王小虎承包了一座3000平方米的大棚,菜种得挺好,可就是卖不出好价钱。

        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种植当时集市上很少见到的西兰花、芥蓝等特种菜。

        凭着先前学到的一手好技术,加上他整天蹲在大棚精心地侍弄,特种菜长得个头大、色泽鲜,每天总能卖出1000多元。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王小虎发现特种菜已经不再特了,靠种菜发家的路子越来越窄,于是改做其他生意。

        他把目光投向市场,发现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绿化、美化逐渐受到政府和群众的重视,花卉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就决定种植花卉。

        当时,村里的人听说王小虎突然不做赚钱的特种菜而且,都说他是挣了几个钱不知天高地厚,早晚会赔光。

        好心人都劝他不要去瞎折腾。

        可王小虎就爱折腾,认准了就要试试。

        2001年,他踏入了花卉种植行业。

        经过在花棚里一年的摸爬滚打,经营花卉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一年净赚十几万元。

        创业者的创业历程,其实就是一个折腾的过程,只要有不怕输的胆量,敢于四处闯闯,能够禁得起折腾,最终都会赚钱的。

        战胜自我就能战胜世界

        加拿大有一位长跑教练,他规定队员每天必须从家跑到训练基地,但有一名队员总是姗姗来迟,让教练非常失望,甚至丧失继续栽培他的信心。

        然而有一天,这名队员比队友早到了20分钟。

        教练计算了他出发和到达的时间,惊异地发现其速度之快已接近世界纪录。

        原来,那名运动员刚跑出家门不远,就发现身后尾随着一只狼。

        惊恐的他只有拼命地跑,而狼却在后面穷追不舍,足足跑了10公里,他才把狼给甩掉了。

        一流的成绩居然是让狼给逼出来的!此事给教练很大的震动,也带来启发。

        之后,他决定用凶恶的狼犬来激发队员的潜能。

        他请来两个驯兽师,每次训练就把狼犬放出去,没过多长时间,队员们的成绩都大幅度提高,先后有好几位选手摘取世界大赛的桂冠。

        成功最大的敌人是谁?

        不是差强人意的环境,不是虎视眈眈的对手,而是我们自己!是自己的胆小、怯懦,是害怕困难、害怕挫折的畏惧心理,是自己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人如果一旦战胜了自己,就像那位被狼追赶而出成绩的运动员一样,会创造出高于自己意料很多倍的成绩,可以战胜所有对手,可以傲视整个世界。

        《国际歌》中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一个人、一个商人想要成功,只能靠自己,有了战胜自己的勇气,就有了征服世界的本钱。

        “推销之神”原一平是日本寿险业里的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

        但他身高只有153米,毫无气质与优势可言,他为何能创下日本保险业连续15年全国第一的业绩呢?

        为何能创下20年未被打破的世界寿险推销最高纪录呢?

        就是因为他很早就意识到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所以,原一平经常这样自我激励:

        “原一平是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

        “我不服输,永远不服输!”

        “在没成功之前,都不能算是失败。”

        “将失败忘掉,谨小慎微难以成大事。”

        有一个叫罗迪的法国人,年轻的时候,他曾把1个月辛苦挣来的钱输在了赌桌上,正当他很颓丧地在街上溜达时,一个占卜的人叫住了他。

        “反正我也没钱,”罗迪这样想着向那人走近,他想算一下他的将来。

        结果那人告诉他:“你知不知道,你是拿破仑转世,你以后会有很多苦头吃,但你不会怕苦头的,因为有成功在等待着你。”

        拿破仑在法国是公众心目中的重磅偶像,罗迪觉得如果自己真是拿破仑转世,就应该会有一番大作为。

        于是他买来许多关于拿破仑的书籍,入迷地阅读拿破仑的传记。

        然后,他借了一些钱,开始创业了。

        创业初期的困难不言而喻,但困难并没有让罗迪退缩,因为他相信占卜之人的话,说他以后会有很多苦头,只要不怕苦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他。

        就这样,罗迪乐观而积极地努力地去做每一件事情,他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

        若干年后,罗迪成为法国的知名企业家,他的资产排名在法国富翁的前几位。

        很多年以后,罗迪很平淡地说:“我相信那个占卜的人肯定是因为看到我当时的颓丧而想帮助我,但他的话激发了我的人生斗志,让我有勇气战胜颓废的自己,因此最终取得了成功。”

        前面两个例子说明,人要有一种战胜自我的勇气,这才是最大的胆量,这才能造就出卓绝,才能创造出奇迹。

        由美国畅销书《心灵鸡汤》的作者汉森和权威理财专家艾伦合著的《一分钟百万富翁》,主张的是“激发心灵能量而理财致富”的观点,指出“穷人要翻身致富,只在一念之间”。

        书中说,很多尚未晋升成为百万富翁的人,一想到理财致富,大多都有以下的念头:“不可能的。

        除非中彩票!”

        、“我没有那个本事”、“别做梦了,哪有那种好运啊!”

        、“有谁这么好心会帮我呢?”

        ……他们用这几个简单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懦弱。

        与穷人“不可能”的逻辑相反的是,富人会常常问自己:“我肯定能得到,关键是怎样做才可以得到。”

        这就是富人和穷人的最本质差别所在。

        “奥的利”集团的老总陈松富虽然出生在一个十分贫穷的农村家庭,但他从小就没将自己当成穷人,而是大胆战胜“穷人的我”,积极塑造“富人的我”。

        刚满8岁的时候,他把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对长毛兔,放学之后就去割草喂它们。

        等兔毛长长,就剪下来,送到城里的收购站去卖。

        年末,他做了一件让全村人惊讶的事--买了全村第一只镶有17颗钻的钻石的手表。

        长大后,陈松富为了实现创造财富、改变祖辈贫穷的儿时梦想,在困难面前从未退缩和畏惧,总是全身心地投入,用整个生命去为理想打拼。

        20世纪80年代初,他费尽心血地创办了当地的第一家运输公司。

        1990年,他转产办起了当地的第一家预制板厂。

        当预制板市场日趋饱和的时候,他又抽身而退,办起了当地的第一家川菜馆。

        1994年,当川菜馆渐渐多起来的时候,他又卖掉了川菜馆,投资建起了当地第一家塑料饮料瓶厂。

        命运当然不会一帆风顺,1997年底,饮料瓶滞销。

        面对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饮料瓶子,陈松放手一搏,决定自己做饮料。

        5年后,他从无到有,硬生生地在饮料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来,他的饮料在国产品牌节节败退的窘境中挺立起来,5年之间,奇迹般地成就了一个10亿元的企业。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这些准则常常使一些人作茧自缚,成了他们的精神枷锁。

        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澎湃大潮下,这些人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思前想后,始终不敢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最后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胜人者力,胜己者强”,能战胜别人的人只是有力量,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要做一个商场上的成功者,首先要有战胜自我的勇气,敢于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更要大胆行动,去勇敢地创造自己的未来。

        做事靠胆、成事靠胆、成功靠胆,一个“胆”字蕴含了太多成功者的哲学,“胆”既是胆量,又是胆识,更是胆略。

        既要有政治家的视野,以高瞻远瞩的眼光统领全局,又要有投资家的头脑,知道做什么赚钱,做什么不赚钱。

        当然最重要的还要有军事家的胆魄,敢于冒险、果断出手,这才是能成功、能赚钱的真正有胆识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