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摊牌了,我是曹操在线阅读 - 第837章 重修于好

第837章 重修于好

        第八百三十七章重修于好

        刘备军的人愤怒依旧未平,关羽这次主动出击所获颇丰已经是超出了诸葛亮的预期了。

        所以此刻刘备营中众将正在议论着要不要继续打下去。

        显然诸葛亮的意思是不要继续打了:

        “虽然这半年来,我军基本摸清了襄樊曹仁的态度,若不是明显的胜势,此人断不会轻易出击,但…如果在这么继续打下去,先不说曹仁会不会真的出动,单就粮草而言已经无法支撑起这番长途的消耗。”

        诸葛亮以粮草的角度来说撤退的决策。

        此时也有另外一个人同意了他的说法,但是话在嘴边,说出来却不是那样的味道了。

        此人正是建安十四年年末,成都那场叛乱中的中心人物,相较于凄惨的张松,幸运的逃出了蜀地得到了关羽接应的法正。

        建安十五年一年来,法正都呆在刘备营中,包括孟达,包括李严等人这些益州原本刘璋的从属,但主动的脱离了刘璋的一群能人,在今后组成了刘备势力中名为东州集团的庞大官僚团体。

        算得上是一群不容小觑的人才。

        其中尤以法正最得刘备的信任。

        怎么说呢?若说刘备对于诸葛亮是敬重是害怕——诸葛亮高高在上宛如一个严师,一个基石那样,那法正就是刘备交心的谋士。

        一个纯粹的谋士,如同贴心的秘书一般,知晓刘备的性格,明白刘备的想法,并会以此来指定短期且有效的谋略的人,就是法正。

        法正和诸葛亮态度是相同的,但是他用了另一种说服的办法:

        “主公定然是知晓这一点,但是如今营中将士皆是心系子龙将军的安危,如此来想无论如何,哪怕让将士们再坚持一番,也要撑过这一段时间…万一真的找到了子龙将军呢?”

        法正的话说到了刘备心坎子里,他当然知道这个时候该退兵了,但是在情谊上,无论他心里对于赵云是什么态度,做主公的他都不能表现的无动于衷。

        若是他不去救赵云,将士们觉得寒心怎么办?

        如今做了主公,刘备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你说他是个小人也罢,是个伪君子也好,他终究也是在这天下拥有了一席之地——单凭这一点,他的性格品性就已经不足为道。

        而法正给了刘备台阶,他也看出了其实有不少人都不愿继续打下去了——军中消耗过大,北方还有曹操,西面还有刘璋,若是在与孙权交恶,三面受敌对于他们的发展来说简直是三座大山一般横亘在眼前。

        能走平地,谁还愿意翻山越岭?

        “子龙啊…我的子龙…”

        “但是…也不能再让将士们白白送死了,二弟他在江陵的压力太大,如今再要他督战江夏,实非我愿——退兵吧,去跟二弟说,让他退兵吧…”

        听到这里,诸葛亮松了一口气,原本还担心刘备会一意孤行——自从去年他在汉中一战一蹶不振,恢复之后的身体便每况日下。

        这段时间他便将指挥军队的大权全权托于刘备手中,不再亲力亲为,全身心的去养病。

        而就在这个他最担心会出错的时候,法正的出现给诸葛亮缓解了极大的压力。

        法正此人其貌不扬不假,但是他和刘备趣味相投,本质都是同一类人,都是比起诸葛亮他来更加鲜活的人。

        因此诸葛亮才能够恢复的那么快,现在诸葛亮身体恢复到最好的状态,与法正配合之下,无论是谋算还是决策都事半功倍,可以说刘备军团整体是在向好的状态。

        偏偏这时候出了这么一件大事,诸葛亮之前都担心因为此事,他们发展的势头就此被迎头痛击,夺去益州真不知道要推到什么时候去。

        “如此甚好——子龙的事情,我们再拍专人去寻,主公你放心吧,子龙他是一员副将,当年长坂坡一战都没能让子龙出事,此次他也定能化险为夷的!”

        诸葛亮这样安慰道,不管是安慰了刘备,也是安慰张飞霍峻等等众位将领。

        大家纷纷点头,算是同意了这个想法,不过也有很多人其实心里已经认定赵云可能真的救不回来了,但有些话还是不能挑明的。

        然而——正当众人以为今日的议事就此即将结束的时候,营外…忽然有马蹄疾驰的声音传来。

        听那马蹄纷乱,还没见人影,就有一人朝着营帐高呼道:

        “主公!主公!是信!来信了!找到了!!”

        “什么来信了?说清楚点!”

        未等众人反应过来,便有一员骑将从帐外飞奔着闯入,他一个趔趄没站稳,整个人都摔在了地上,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兴奋。

        他从地上赶忙爬起身来,应着刘备的问询,浑身颤抖的举着一封书信,看他眼中的雾气,这么大一个汉子竟然是快要哭出来了。

        “是…是子龙将军的来信!是今早从巴丘港传来的,子龙将军来信了!!”

        “你说什么!!?”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是同样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大家异口同声的惊呼着,而目光不由自主的纷纷聚焦到那封被这名骑将紧紧握于手中的书信。

        “万幸…真是万幸…子龙果真是副将啊——”

        诸葛亮也喃喃的感叹道。

        总之,这一幕的来临,让困扰着刘备营中所有人许久的阴云渐渐的散去,一下子,局势似乎也明朗了起来

        ——

        同一日,在刘备等人还不知情的情况下。

        一艘轻快的舰船,正沿江水从柴桑附近的彭泽港出发,一路向着将领而去。

        按理说,这种紧张的时候,若是有东吴的船只开向刘备的领地一般都会被当做是敌袭来处理的。

        但是此船轻快无比,显然是根本没有带多少兵马,就更不用谈论袭击之事了。

        而船上此时正有一员东吴将领立于船首,他眼神复杂的望着西北,望着那即将到达的敌军领下,身后正有一名随从捧着木匣。

        “赵太守,此事怨不得我,我也是身不由己,但为了孙刘两家的修好,你的头颅我只能收下了。”

        蒋钦如此说道——一番感叹之后便回到了船舱之内。

        这…并非一艘战船,而是一艘承载着东吴使节蒋钦及孙权诚意的外交船只。

        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让东吴人的态度转变的如此之快?

        实际上这就要说起几日前周瑜回到建业主持大局之后,孙权、周瑜以及鲁肃三人重新设下的一个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