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逍遥郡马爷在线阅读 - 第335章:治水之法

第335章:治水之法

        翌日清晨,郑健便上了街。

        乾都西街虽是人来人往,可这里头住的都是官家中人,亦或是达官显贵。

        就算要找能识文断字的,也不该在这里头找。

        只因这里头能识文断字的,大抵是贡生和进士,指不定,还有昔年的状元。

        人家确实是能识文断字,但是能不能请得动,那就两说了。

        要请秀才,亦或是清贫些的举人,还是得去乾南静安坊。

        只不过正德坊与静安坊路途不算近,郑健一介管家,不通马术,又不好乘轿,自然得起个大早,好尽力办事。

        事实证明,郑健虽说是不识字的,但为人办事,大抵是靠谱的。

        只一个上午,便足足找了十几名秀才,甚至还给自己找了个私塾先生,可谓一应俱全。

        接下来的事情便要简单许多,这十几名秀才每日清晨便去顾府点卯,中午吃食也在顾府,直到月上柳梢头,才堪堪归家。

        这里头的十几个时辰,无非便是伏首于案牍,细细研读沧澜江各个流域的地方志。

        说实在的,这无疑是个苦差事。

        若是记事的地方志,读起来还略有几分乐趣,能了解一番当地的风土人情,如此想来,倒也不错。

        可偏偏顾家老爷要的,是那地方志中有关地域舆图的若干信息。

        无非便是哪里哪里地势高耸,哪里哪里江水绵延。

        读起来当真是枯燥乏味得紧。

        还不能偷懒,因为读完之后,还得总结一番,甚至誊写出来。

        这可真是,要了人的老命了。

        郑健找的这些秀才,大抵都是上了年纪的。

        为何依旧只是秀才功名?

        其中原因,无非便只偷懒二字。

        若当真能用功苦读,莫说进士,只皓首穷经,十几年苦功下来,考上个举人想必是不难的。

        那这群秀才为何能耐得住这般难挨的枯燥,且一坐就是十几个时辰?

        无他,唯钱多尔!

        这是看看地方志,誊写一番罢了。

        顾府给的银钱,竟那样多!

        不愧是住在乾都西街的贵人老爷,就是豪气。

        这样的活计,哪怕在乾南静安坊,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

        所以这群人才这样尽心尽力,说到底,都是铜臭味十足的人呐。

        不说别人,就说之前行走于各个名山大川,行医问药,采集药材的李东璧。

        那可是过惯了苦日子,有着艰苦奋斗精神的狠人呐!

        可自从跟了顾北川之后,便是越过越好,即便是一身半步罡气的武道修为。

        这肚子,也是日益见长。

        可见伙食不错。

        毕竟,若能吃上山珍海味,又有谁希望吃糠咽菜呢?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呐!

        只不过这却不是顾北川需要担心的问题,以飞鸿赚取钱财的速度,只要他不犯些脑子抽了的大错,想来这辈子应当都是衣食无忧的。

        就这样,依仗着这群秀才用功。

        只短短七天,那堆积如山般的地方志,便被总结誊写成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顾北川谓之曰:沧澜水域册!

        接下来的事情,便只能仰仗自己了。

        其余人等,李东璧也好,这些个秀才也罢,大抵都帮不上什么忙。

        顾北川又花了三天,通读沧澜水域册,越看便越是觉得熟悉。

        这沧澜江自源头到源尾,共计六千三百余公里!

        这等长度,怕是已经与后世的长江相当了,比之黄河,也要长出一线。

        流域更是辽阔之际,只粗略地算一算,顾北川便估摸着大致要有近百万平方公里的。

        当然,肯定不到百万,但是也差不多了。

        这样的江水,难怪能流淌三百年之久而不息,当真算得上是见证了大乾的荣辱兴衰。

        值得一提的是,若是全盛时期的大乾,其疆域是包揽了如今西凉与北燕的地盘的。

        算得上是尤为宽阔,也才堪堪将沧澜江尽数囊括。

        可如今…三百年来,随着大乾皇室日渐衰颓,昏君频出,祖宗疆土也是拱手让人,让到现在,已然不足全盛时期三分之一的疆土。

        自然也就不能将沧澜江尽数囊括,其还有一部分在西凉,又有一部份绵延至了北燕境内。

        见识到了此江之广之长后,顾北川才意识到,淮河之小。

        淮河与沧澜江,虽说被誉为大乾境内极有声望的一江一河。

        淮河两岸,也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之地。

        可和人家沧澜江一比,依旧有些捉襟见肘。

        要治理这样大的流域,谈何容易!

        即便只是三分之一,怕是也要穷尽大乾几代人的心血。

        即便顾北川是现代来客,懂得许多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知识,面对如此大江,依旧有些头昏脑涨。

        后世科技那般发达,有学问的人又那样多。

        可又能如何?

        治理起流域广度尚且不如沧澜江的黄河,依旧费了大功夫。

        不过所幸,顾北川不需要治理整个沧澜流域,大乾朝廷也未必有那样的能耐和决心去治理疆域内的所有流域。

        他们要的,只是沧澜郡内那一小段流域安稳太平即可。

        带着这个目的,顾北川开始细细研读起来。

        即便是有目标,却也依旧不容易。

        这毕竟是延绵了三百余年,依旧不曾有人解决的棘手问题。

        各式各样的举措,想来大抵是一一试过了。

        可结果呢?

        沧澜水灾一天比一天严重。

        顾北川若想寻个长治久安的法子,就必须一一找出前人治水之法中的漏洞与长处,一一整合,再作分析。

        从更加全面,更加详细的角度去看上一看,说不定才能想出妥善的法子。

        可偏偏,这又是个紧赶慢赶的急活儿。

        指不定哪天朝廷心灰意冷,将那招贤策给撤了,他便是想出了法子,也无处述说去。

        于是乎,这几日的光景,顾北川不得不枕戈旦待,悬梁刺股,以求在那沧澜水域册中,寻得脱身之法!

        终于,约莫是在第二周的最后一天。

        睡眼惺忪,摇摇欲睡的顾北川看着手中已经被翻出重重褶皱的沧澜水域册,眼眸陡然睁开,满是血丝的瞳孔中好似有精光一闪!

        他…似乎找到了治水之法!

        /122/122754/32172245.html